古人是如何制冰的(4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有了皇帝的尚方宝剑,蔡伦开始一门心思改进造纸技术,他殚精竭虑,搜罗民间的造纸匠人,把他们集合起来,群策群力,共同攻关。他们总结了西汉以来
有了皇帝的尚方宝剑,蔡伦开始一门心思改进造纸技术,他殚精竭虑,搜罗民间的造纸匠人,把他们集合起来,群策群力,共同攻关。他们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,认为黄麻能替代蚕丝,别的东西也照样能替代黄麻。最终,他们利用树皮、破布、麻头、渔网等随处可见、废弃不用的东西为原料,造出了价格低廉的纸。
经过调查,蔡伦发现工匠们原先造纸都是凭着自己的技术和经验,没有统一的标准,所以制造出来的纸张颜色、厚度、平整度都不一样。蔡伦反复调研和论证,制定出一系列工艺流程与标准,规定了备料、蒸穰、洗料、碾穰、淘穰、制浆、打捞、榨水、上墙、扎捆、刀切剪齐等72道工序的严格标准。蔡伦又按照纸张的用途,对纸张的厚度、颜色、平整度、花纹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。
公元105年,凝聚了蔡伦无数心血和汗水、既廉价又完美的新型纸终于制作完成了。
蔡伦将这种纸第一个呈现给邓皇后试用,邓皇后经过反复使用,纸张平整光滑,无论书法还是绘画,着墨均匀,不洇不染,层次分明。她大喜过望,马上向汉和帝说明了此事,和帝也龙颜大悦,以蔡伦的家乡为封地封蔡伦为龙亭侯。
同时,汉和帝下令在全国推广蔡伦改良的这种造纸新技术。从此,纸作为生活必备品,走进了寻常老百姓的家庭,广泛应用于书写、阅读、包装、糊窗户等家庭生活,甚至还用做了衣服原料。
北宋文学家苏易简著《文房四谱·纸谱》记载:“亦尝闻造纸衣法,每一百幅用胡桃、乳香各一两煮之。不尔,蒸之亦妙。如蒸之,即恒洒乳香水,令热熟阴乾,用箭干横卷而顺蹙之。然患其补缀繁碎,今黔歙中,有人造纸衣段可如大门阖许。近士大夫征行亦有衣之,盖利其拒风于凝冱之际焉”。
这说明,穿纸制的衣服,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,一种生活时尚。
所谓殊途同归,如果不看事情的起因和经过,只看结果,蔡伦的努力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,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为过。
五、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,靠山没了,超级债主来了,蔡伦吓死了公元105年,汉和帝突然病逝,邓绥抱着出生仅一百天的儿子刘隆登上了历史舞台,史称汉殇帝。
邓皇后成了邓太后,孤儿寡母的,熬吧,只盼着儿子能早日长大。但是,根本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滋味的汉殇帝仅活了两年就夭折了。
苦命的邓太后只得擦干眼泪,召一些近臣商议从皇族中挑选一位皇帝,来撑起大汉的江山。最终,选来选去她选中了清河王刘庆的儿子,自己13岁的皇侄刘祜,史称汉安帝。
知道了这个消息,蔡伦吓得半死!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,因为新皇帝的爹是曾经的清河王刘庆,更是曾经的太子刘庆,被窦皇后和自己合计太子之位的刘庆!更甚的是,宋贵人含冤,那是刘祜的奶奶、刘庆的老娘!蔡伦仰天长叹:真是天道好轮回!
现在,蔡伦唯一的希望就是邓太后能好好地活着,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命百岁,只要这棵大树不倒,新皇帝就不能把他怎么样。
好在邓太后倒是争气,一直没病没灾,垂帘听政,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,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“水旱十年”的艰难局面,对外则坚决派兵了西羌之乱,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。
这期间,蔡伦却天天提心吊胆,如履薄冰,只要上朝看到刘祜,他就如芒在背,感觉即将大难临头。如果看到邓太后有个头疼脑闷感冒发烧 ,他简直如丧考妣般垂头丧气,恨不得请遍天下名医去为主子医治。即便是看到邓太后精神焕发,但他还是感到自己的在一天天临近,那种心情,简直天天如在地狱煎熬。
公元121年,邓绥临朝称制15年后,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,扔下可怜的蔡伦撒手而去。
听到邓太后的死讯,蔡伦反倒一身轻松,感觉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。他没等那个超级大债主找上门来,便在家中找了根麻绳,往房梁上一搭,系个扣脑袋往里一伸,两腿一蹬,潇洒地走了。也算是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丝丝尊严。
随后,宫人捧着圣旨赶到蔡侯府,看着蔡伦的尸体呆呆。他手中的圣旨上写着,让蔡伦到廷尉府自首......
道不尽的传统历史,言不尽的风物人情。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鱼,解读历史但不歪曲历史,欢迎大家批评斧正。希望我们共同学习,在历史中徜徉,因历史而成长。欢迎交流,望高抬贵手,不吝点赞赐评。
库页岛萨哈林岛桦太岛的历史归属是如何的?
文章来源:《中国航海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hh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779.html
上一篇:艾尼路放到新世界有多强?《代号:伙伴》史诗
下一篇:航海文献检索论文(航海史论文)
